老字号自救,从重新设计包装开始

如火如荼的广府庙会于日前圆满落幕,而在其中心活动地带的北京路,老字号企业、非遗品牌,也自发组织了“老字号食品庙会”。在阔别北京路老字号一条街两年后,广东老字号、广州老字号港三元食品日前宣布回归,进驻成为被告的潮州汇馆。同时,众老字号、非遗品牌,抱团办起了“老字号庙会”,立志让北京路老字号一条街旺起来。
老字号抱团取暖自救,源于前些年经营上的不景气。以百年品牌港三元为例,2014年老字号一条街开市之初,生意火爆,每天营业额可以达到5万元,可是好景不长,到了2016年,日营业额不足200元,顾客门可罗雀,铺租又水涨船高,港三元只好黯然撤场。规模小、产品单一、包装落后、对市场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研究跟不上,营销手法过时……这都是老字号面对激烈市场竞争,败下阵来的诸多因素之一。要逆势起飞,难度不小。
当然,在商言商,对于老字号,光讲情怀,不讲市场,就算政府加大扶持,给予各种税收和政策上的优惠,假如老字号自己不努力、不争气,也逃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但另一方面,老字号往往是地方文化的承载者,假如因为经营者被市场淘汰,就令某些传承百年的手艺连带消失,那么损失的就不是金钱或某个品牌那么简单,损失的是几十年甚至是几代人积累下来的制作经验和本领。后面这种情况,是应该想办法避免的。
广州众多老字号的衰微,令人痛心,但以我自己的切身体会,跟某些老字号不思进取有很大关系。近年来我经常出国,每次出国之前就开始发愁,到底应该买些什么本地特产送给国外亲友好呢?比起其他城市,广州的手信实在有点拿不出手———不是东西不好,而是包装太寒酸了!上海有青团,晶莹剔透,软软糯糯,包在竹编的篮子里,再用碎花布裹上,那叫包装精美。台北有凤梨酥,虽然只是纸盒,但是每一只都真空包装,购物袋也做得别具心思。更别说东京,各种零食,光看外包装就让人爱不释手,这个买完那个也想买。
反观咱们广州,说来说去,送人手信,吃的好像也只有老婆饼了。可我每次在老字号“××楼”买的老婆饼,外包装还是上世纪那种铁盒,从图案到色彩,都让人恍惚回到上世纪80年代。客人用来提货的塑料袋是粉红色的。表面上跟售货员说“你们的东西真是大俗大雅”,心里却替众多老字号着急。
看报纸报道,广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书记洪维庆认为老字号要创品牌,要包装,要造势,还建议“将澳门的钜记饼铺一起请来PK”。我看到这个心里就想,P K可以,首先请学习学习钜记的产品外包装,否则还没上场PK,恐怕就要败下阵来。“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过去,既然要“自救”,首先就要舍得花钱,引入现代的产品包装和营销理念,并且聘请专业人才,为老字号产品量身定做视觉识别系统。不让人眼前一亮,营销渠道、营销手法都无从说起。
不要小看更新产品创意设计,它是这个经营理念翻转更生的起点。推广上有了新的思路,接下来才好规划开办老字号一条街,把众多老字号集中起来,一方面分摊铺租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也集中打造老字号特色商品街区,成行成市、有针对性地吸引游客和本地市民。每一步都需要精心筹划,步步为营,广州老字号的复兴梦才不是遥不可及。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