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查验后装运”推动集拼业务量效齐增

近日,在青岛前湾综保区招商物流园五洲通达集拼仓库内,一批本地企业出口货物与一批来自瑞典的国际中转货物顺利完成二次集拼、装箱,分别发往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等港口。全流程20个环节不到24小时即全部顺利完成,刷新了青岛口岸国际中转集拼业务中转时效纪录。

“中小微企业单一批次出口货量小,单独发运物流费用高,往往需要与其他货物拼箱出口。”青岛五洲通达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石琳介绍,“以往,货物要‘先拼箱后查验’,一旦命中查验指令,需要重新掏箱找货查验,再重新装箱。正值海运旺季,一旦影响发运效率,可能还会遭遇‘甩柜’。”


海关关员审核拼箱货物机检图像

针对这一痛点,青岛海关所属黄岛海关实施出口拼箱“先查验后装运”模式改革,允许企业散件货物入库即可报关,查验完毕后再装箱发运,彻底解决了“先拼箱后查验”带来的效率问题。

该模式下,放行后装箱货物经港区内通道“抵港直装”,装船后自动核销拼箱物流底账,提升拼箱货物集港物流效能,每年可为企业节省物流成本约1000万元。今年1-6月,黄岛海关监管出口拼箱3.98万箱,同比增长7.1%。

“我们在‘先查验后装运’业务模式基础上,又叠加了中转集拼功能,支持试点企业开展出口货物与国际中转货物的混拼作业,进一步拓宽了各类型货物出口通道,增强了口岸综合服务配套能力。”黄岛海关口岸监管处处长赖凡说道。

“‘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更好地满足了中小微企业多样化合拼运输需求,也让国际中转集拼货物能够更快地流入流出,为港口、企业拓展国际中转集拼、海铁联运等多样业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石琳说道。

今年1-6月,青岛口岸开展国际中转集拼513箱,同比增长51.36%。赖凡表示,下一步,海关将持续优化智能化货物仓储管理系统,积极探索开展“保税+出口”海铁联运中转集拼业务,打造安全、高效的“出口集拼+”业态集聚区,助力口岸及周边区域新业态融合创新发展。 

相关产品

评论